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

閱讀筆記:綠角的8堂基金課 - 2016版 (二)

作者作為指數化投資人,對風險的處理有獨特的一套方法,小弟將其分為兩招。

第一招:指數基金 - 低成本、廣泛分散
指數基金投資人在談到共同基金時,例必指責其高內扣費用、高進出比率、增減基金單位以現金交影等嚴重影響長期的投資回報,而指數基金由於被動投資節省人力成本、極少買入買出、增減基金單位以實物交易等方法完勝共同基金。不過在香港本地,大部分人對基金投資的接觸,多數限於在買投資連保險及MPF,很少香港人說投資會第一時間想起買基金。


本書亦探討了投資個股的風險,作者認為「個股的報酬與風險不是正比,謹慎的投資人在面對市場時應同時注意風險與報酬,良好的投資應包含兩個特性:廣泛持有、成本低廉」。不買個股的理由在於「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率」(risk adjust return),投資人持有單一或少量個股確實有機會獲得可觀的報酬,但所承擔的風險比預期報酬更高,比如持有一支股票,投資者要承擔5分險才有機會獲得5分的報酬,而另一支股碼,則要承擔8分風險才有機會獲得6分的報酬,後一支股票要多冒3分風險才可獲得多1分的報酬,要冒這讓的風險是否值得?

作者提到,常人比較股票報酬通常直表比較年化報酬,這樣直接比較,其實很容易戰勝指數,假如投資人不顧風險。但如考量風險,每多一分風險,就應有多一分期望報酬(高風險低期望報酬的事誰會做?),那麼即使1988-2012期間的S&P500中,也只有10家即2%的公司合乎這個要求。「假如投資者集中以一、兩支股票來試圖打敗標普500指數。等著你的,除了選中那優異的十家公司的美妙結果,也有可能是選到負報酬公司的慘不忍睹。」分散持股亦可避免單一公司倒閉所造成的損失。

分散投資對香港人來說可能是買入前盈富基金,不過綠角將分散的意思推到最大,即是分散在全球投資,透過買入領航全球股市指數ETF (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, VT)或分別投入代別美國、歐洲、亞太及新與市場的指數ETF將資產全球分佈。

第二招:資產配置 + 定期定值再平衡策操作
最簡單的資產配置就是在投資組合中加入股票及債劵,香港人對股票比較了解顏少接觸債券及債券基金。一般人可能認為股市長期報酬較高,而忽略債券。但是,在股市崩潰或波動較大時,如2008年,股市報酬可能比公債或定存差。股票只是有較高的期望報酬,但不是有較高的實際報酬。事實上,不同資產類別有不同作用,在股票市場上生存重點是不要只想賺多少,少賠才是重點。

定期定值
作者認為沒有投資時機這回事,擇時進出的風險,在於誰也不能百分之百確定股市未來表現,唯有分散在不同時間點定期投入才能避免買在崩潰前,同時這也合乎打工一族的投入模式。
不過定期投資不保證賺錢,關鍵還是投資人所投入市場的表現。

再平衡
再平衡是設定好的股債或不同區域市場的投資比例,在一段時間的市場波動後,導致後來投資比例大幅走樣,比如由一開始決定以股債50:50的比例投入市場股市一年後漲了25%,債市漲了2%,股債比例會從原本的50:50變成55:45,因此在再平衡的原則下賣出一些股票,然後補到債券裡。

而這個「再平衡」的動作內建低買高賣的效果,即是把市值高漲的市場賣掉一些,然後買一些表現較落後的市場。其風險在於假如遇到好像日本失落的廿年,投資人會把其他估值較高市場賣出,而長期投入低迷的日本市場,不過假如投資人在日本股市崩潰前數年或十年以再平衡策略投資,其實早就一路賣出手中的日本股票,到崩盤時其實手上持貨有限,這也是再平衡的優點。


總結
書中不用漂亮的說話吸引讀者,由頭到未都是分析風險何在。不和你說如果這樣這樣做你就會致富,反而跟你說,要如何做才可真正分散風險,及背後的理念,不過就算你參考這個方法也還是有賠錢的機會。

早前就批評過,有些本地名投資人或blogger出版的書,都是由其文章集合再加上書名而成的「理財散文集」,最利害的是有本書名奇異的投資散文集叫「xxxx我愛你」的書,內容鋪排另人覺得很難找到重點而且說來說去都是「三幅被」,看了沒得益,買了有損失,風險回報不成正比。而這本綠角的作品雖然有不少篇幅都是由blog中的文章集結而成,但卻有系統地詳述作者的理念,以風險為主帶出為何投資指數型基金是投資人較可取的做法,比直接到blog看文章會更能系統地了解作者的理念,看完書後,小弟對綠角的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,亦更加認同他的觀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